7月13日,在美术系党支部书记梅玉洁、淄博窑古陶瓷研究院院长张光明带领下,美术系14名教师赴齐国故都临淄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团队首先来到稷下学宫遗址发掘现场,近距离感受了这座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文化圣殿具有的学术气息。该遗址位于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南侧约150米处,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经过五年的艰苦勘探和发掘最终确证,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座开创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高等学府教育先河的官办机构,深度还原东周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及“开放包容”的齐文化提供了考古研究的历史实证。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董文斌为考察人员介绍了稷下学宫兴起的历史背景、学术交流及其社会职能,详细讲述了遗址探寻的曲折历程、考古发掘现状及未来规划等,并对考察人员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图为:张光明在出土陶片前进行现场教学)
考察团队第二站来到了位于临淄东部的齐文化博物馆,该馆是齐文化博物院的四个主体场馆之一,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依托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建设,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文物3万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齐文化博物院院长马国庆为考察团队详细介绍了馆藏文物基本情况,并带领大家重点参观了青铜器、陶瓷器文物展区,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向我们悄无声息地讲述了两千多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展示了齐文化的独特魅力及精湛的工艺技术。
考察结束后,张光明对一天的考察活动进行了总结,号召大家在欣赏文物、考察文化遗存的过程中要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加强考古学的研究思维,不仅要看到器物工艺、技术、材料等外部表征,更要透物见人,探寻隐藏在器物形制、纹饰背后的隐性信息,研究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社会结构、生产关系、民俗文化等复杂景观,并鼓励大家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器物的艺术精神,将内在精髓吸收借鉴,融于陶艺创作与日常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