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之初,上巳佳节,由淄博市蒲松龄研究会聊斋俚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上巳弦歌:古韵聊斋传新声——聊斋俚曲演唱会”在一片期待声中拉开帷幕。聊斋俚曲传承代表人、研究专家、表演者及爱好者百余人齐聚一堂,淄博师专聊斋俚曲传承创新平台的赵姗姗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此盛宴,并带领学生对蒲松龄故居进行考察。

演唱会开始之前,在蒲松龄纪念馆接待室举行了聊斋俚曲专委会成员见面会。聊斋俚曲国家级传承代表人蒲章俊讲话,明确指出聊斋俚曲专业委员会旨在系统地整理、研究和传承弘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俚曲的深入研究,挖掘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以演出、讲座等展示形式,确保其得到有效传承光大。

来自淄博市文化馆、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师专和齐鲁师范学院的俚曲专家们分别发言,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交流。


聊斋俚曲,素有“明清俗曲活化石”之美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及艺术影响力。
聊斋俚曲演唱会在一段悠扬的古乐声中开场,国家级非遗聊斋俚曲代表性传承人、蒲松龄第十一世孙蒲章俊老先生为大家带来《耍孩儿》选段。淄博市聊斋俚曲艺术团团长邹锜、齐鲁师范学院讲师司书琪、蒲松龄第十二世嫡孙蒲建工等依次登台,演唱《憨头郞》《银纽丝》《玉娥郎》等选段,唱腔朴实,情感真挚,将观众带入了聊斋故事的奇妙境界。聊斋俚曲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也吹进了校园,淄川松龄小学的小小传承者们合唱了《黄莺儿》(聊斋俚曲《磨难曲》选段),他们稚嫩的面庞和灵动的表演,为古老的聊斋俚曲注入了蓬勃生机。


演出结束后,赵姗姗老师带领人文学院聊斋俚曲社团的同学们参观了蒲松龄故居,同学们了解了蒲松龄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创作环境,还观赏了蒲松龄的手稿、书画和生活用品,沉浸式体验了聊斋志异丰富多彩、奇幻诡异的世界。


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借演唱会形式让古老俚曲重焕生机,提升了聊斋俚曲的知名度,吸引更多资源,在文化传播领域迈向新高度。聊斋俚曲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师生参与,更让学生借实践深入了解俚曲,有望成为传承中坚,为平台注入活力。